【私募中国专访】汐泰投资朱纪刚:从短期爆发到复合增长,不变的成长内核,进化的成长理解
2019-12-18
访谈中,朱总不断提到自己的投资理念: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成长。汐泰正是遵循这明确定位,精选持续成长的企业从而获得收益。
投资总监朱纪刚,曾任广发基金基金经理,具有公募投研10年以上的丰富经验,管理过社保基金,也获得过权威的“五年期金牛奖”。他将股票划分为周期、成长两类,在长期投资中对不同投资模式形成独到见解。翻阅以往资料,清晰呈现了朱总对成长投资的理念框架早在其公募时就已构建,“通过企业价值的持续成长获取长期收益”这套价值观一直磨砺至今。
伴随国内股市的变迁和风格切换,汐泰团队对于成长股投资也理解得更加深层。成长并非简单的爆发式高增速,而是有质量的复合式增长。优秀企业自身EPS的复利增长足以抵消当前较高PE在之后或有的均值回归,最终带来优秀的长期回报。
一如朱总所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行业与公司的深度理解,识别判断真正的成长,提高对成长股的投资胜率”。今年5月后,组合内股票的成长阿尔法释放,给产品给予2019年至今绝大部分的收益贡献。
01
汐泰投资介绍
上海汐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9日,公司于2015年3月登记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号:P1009607);2017年10月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公司核心投研来自公募基金背景,具有长时间的组合投资管理经验,善于面对各种环境的市场,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和经验。实践证明,这种能力和经验经得起穿越牛熊市的考验。同时,团队具有管理大规模资产的历史和能力。
02 本次专访对象 朱纪刚 法人代表人/ 执行董事/ 投资总监 o 教育背景:清华大学化学硕士、化学学士 o 工作经历:2006年至2015年历任广发基金研究员,研究副总、基金经理、社保基金经理。研究员时期重点负责煤炭、化工、 建材等周期性行业研究,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管理规模从10亿增长至200亿,2014年荣获五年期股票型基金金牛奖。2016年起任汐泰投资投资总监。 03 访谈实录 朱纪刚,法人代表人/执行董事/投资总监,2016年加入汐泰投资。之前朱总在广发基金任基金经理,曾管理“广发核心精选股票基金”、“广发聚祥保本混合基金”、“广发轮动配置股票基金”、“广发成长优选混合基金”、“广发竞争优势混合基金”。 正式接手汐泰后(汐泰更早由另外股东创立,现已全部退出),朱总重新搭建现有的投研团队,并在2016年开始发行自己的产品。 除朱总之外的公司三位资深研究员中,两位都是他过去广发基金时期的同事。对于团队,朱总最强调的是核心价值观必须一致。汐泰实行投研一体化,由朱总负责宏观层面的总体把控,各位成员集中研究各自决策,在全市场中寻找长期成长的股票。 朱总补充说,团队的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偏好,像是有人喜欢确定性更高的,有人喜欢弹性更大的。对于这些细节,公司都不会做特别要求,只有大方向一致,也鼓励他们去补足自己的短板。 当提及对市场中几类股票(周期、价值、成长)是否有不同的理解时,朱总纠正我们:“实际上A股简单地分就是两类,一类周期股,占60%-70%,靠某一期间内的交易行为来赚钱。另一类是成长股,占比20%-30%。剩下一点点才是价值股,靠分红创造收益,但是价值股在A股市场太少了,大约只有5%。” 汐泰的投资策略是通过对基本面的深入研究,找到长期持续成长的公司,进而长期持有获得收益。在公司介绍的其中一页PPT,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汐泰对于“企业成长的理解”:
从职业路径角度,朱总加入广发基金后,早期研究周期行业,之后在管理产品时又主要参与到成长股投资。因此对于这两类股票朱总都有着相当的发言权,对他们各自的不同收益来源和盈利模式,朱总颇具独到见解: 朱总入行之初的2006年,市场中很多人还都认为 8-10个点的GDP增速是一种合理且能被长期维持的状态。当时市场监管也转入逐步完善,价值投资受到很多机构推崇,因此那个时候大家都特别注重“当期利润”,煤炭、钢铁成为一时主流。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提出经济转型,这个阶段市场慢慢有所变化,开始注重企业的中期利润增速。机构的研究重心也逐步转到成长股,使用PEG指标来衡量成长股的估值。但回头看很容易能发现,当时研究企业增长,很多人还只停留在静态水平,所以就导致短期爆发性的,或者依靠外延式扩张的一些企业特别受到资金追捧。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2015年。股灾泡沫之后,才轮到复合增长型的公司,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企业开始不断享受溢价,例如茅台、平安、恒瑞等。 汐泰在买入股票时,会特别关注企业是否满足持续成长的标准。不仅是报表上的反映,更重要是基于对行业、对公司的研究理解。“就像一只牛股,我们不理解,就不会买。等到哪天能理解了,再去买一部分。买多买少,则看理解得有多深入。” 我们问起如何应对成长股价格波动,朱总表示自己不太在意。但他也提到,股价的变动换个角度也提供了一个参考信号,提醒你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判断。“买的股票没涨,那么就再督促自己去思考,或者进一步研究讨论。确实搞错了,就卖掉。但有一点,我们不关心市场情绪波动,就像最近不会去买区块链的股票。” 朱总认为,投资的起点不应该考虑回撤。如果投资胜率能维持较高,则理论回撤也就不会很高。所以汐泰将全部主要精力放在提高选股胜率上,“如果胜率达到60%,业绩应该就不会太差”。 在这个共识之下,那么可能发生大幅回撤的情况就剩下类似2018年估值集体下降的市场。在这种环境的市场下,汐泰会做减仓,存在流动性风险时也会采取股指期货对冲方式。除此外,大多数时间里产品仓位均保持在较高位置。 组合中一般持股数量在10-15只,单票上限20%-30%。行业偏向于消费、科技,如电子、医药等。 “资本市场的属性对于小规模公司是有利的,并且我认为每个基金经理管理的边际规模存在上限。”朱总以亲身经历为例,过去管理250亿社保基金时,明显会感受到辛苦与压力。所以个人大概的规模边界可能是百亿级别。现阶段,汐泰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以投研驱动为先,不着急于规模。 注:本文图片均摘自汐泰投资介绍材料 访谈时间:2019年11月1日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上海汐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