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泰投研观点 | Tesla为什么不好卖了?

2019-06-06

为什么市场会认为今年以来Tesla卖的不好?

08年以来,Tesla的销量从107辆增加到了18年的24.6万辆,年均复合增速117%

1.jpg

数据来源:Tesla Annual Report

17Model 3交付以来,仅在美国一个市场销售的情况下,销量逐季提升,并在去年下半年两个季度单季度销量分别达到5.66.3万辆销量。但是今年一季度在开始向中国和欧洲发售的情况下,19年第一季度销量环比出现了下滑。此外Model SX也出现明显环比下滑。乍一看不免让人觉得高成长的Tesla增长到头了,市场也确实反映出对Tesla真实需求潜力的质疑,在4月销售数据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对于公司19Q2指引交付9-10万辆(包括Model 3SX),全年指引交付36-40万辆市场并不相信。如果规模的蛋糕做不大了,注意力就要从规模的增长转向盈利能力,但Tesla仅在去年Q3Q4实现了盈利和正现金流入,今年Q1又重回亏损。

2.jpg

数据来源:Tesla Quarter Report


在分析销量下滑原因之前,先来看下价格带和市场容量的关系

定价&市场容量:Tesla价格如果能继续下探到2.5万美金,市场容量是现在的7

目前Model 3的价格定位对应的市场容量在150万辆

目前Tesla Model 3的交付主要还是长续航版本,标准续航2月底短暂推出后很快从网上下架,仅保留标准续航升级版,中国和欧洲交付也是主要集中在长续航版本。美国的价格带考虑补贴后最便宜,在3.6-5.6万美金;中国最贵(有关税,且拿不到补贴)在5.5-7.6万美金;欧洲(补贴情况不了解,暂不考虑在内,实际可能便宜一点)价格带在4.2-7.5万,挪威比较便宜价格区间在4.2-6万,德国、荷兰、瑞士在5-7万不等。如果仅考虑购车成本,不考虑用车情况,在美国起步价可以对标到宝马3系,而在欧洲和中国只能对标宝马5系。

3.jpg

数据来源:Tesla 官网

这个价格带对应的中型轿车市场容量在170万辆

4.jpg

数据来源:carsalebase

考虑到后续成本下降空间还很大(Musk为什么要超预期降价&Tesla的性价比讲了成本下降曲线的问题),未来价格可能下探到2.5-6万价格带,并覆盖到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型汽车市场,中国的豪华车市场 。这个价格带对应的潜在市场是1,000万辆!

按照类似逻辑去看未来Model Y的潜在市场,对比目前的价格区间以及未来有望实现3万美金以下起步价,市场容量的对比是150万辆和1,000万辆!

价格带4-7万美金对应的市场容量:150万辆

6.jpg

数据来源:carsalebase

价格带对应2.5-6万美金的市场容量:1,000万辆

5.jpg

数据来源:carsalebase

尽管今年1季度销量环比出现下滑,但其实目前的份额也不错了

今年1季度,Tesla Model 3交付5.1万辆,在美国销售估计2.3万辆,欧洲2万辆左右,中国0.8-0.9万辆。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对应价格带和车型,市场份额分别是20%12%5%。由于Tesla目前销售网络覆盖不全,门店目前只有377家,而宝马为代表的豪华车经销商网络都是全球3500家,其中Tesla中国门店+服务中心一共68家(一半开在北上广深),相比宝马中国近600家店,因此如果考虑市场覆盖的问题,中国份额貌似只有5%,但是相对其覆盖的区域市占率应该超过10%

 

Tesla在美国加州和挪威的销售呈现出碾压

加州市场份额达到60%

 加州贡献了Tesla Model 3全美销量近70%,而BBA豪华车加州销量一般占全美销量的20-30%

7.png

在加州的销量大幅领先BBA等豪华车。在加州,同等价格带的中型轿车里面,Tesla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

8.jpg

 

挪威市场是另一个实现碾压的市场,市场份额也达到50%

挪威市场电动化率近几年大幅提高,新车销售中电动车(EVPHEV)占比1629.5%1739.2%18年达到49.1%193月超过60%。其中纯电动(EV)占比达到31%。今年3月份达到了60%

9.png

数据来源:Insideevs

Tesla model 32月下半月开始交付,1个半月时间,在所有挪威乘用车销量份额达到16%,如果看对应价格和车型份额估计也是至少过半。

10.jpg

数据来源:Insideevs

所以说以Tesla目前的定价,单款车卖到目前的水平算很不错了,特别是在局部市场已经实现了碾压。只是去年下半年销量太好,显得今年环比出现下滑不好,但这里面有积攒了需求一次性释放的因素,以及补贴今年退坡导致购买行为提前的因素(尽管Tesla通过降价,实际上把补贴退坡因素消化了)。

 

当然以“Tesla成为汽车界的Apple”的标准去要求,加州和挪威实现了,整体看还有不少差距。


来看看Apple当年的爆发和碾压效果

巅峰时期传统功能机老大Nokia手机销量达到了近3亿部,超过30%的市场份额,但是依靠很多款手机堆出来的,其中最大一款销量在2,000万部级别。而iPhone发布第3年销量就超过Nokia单款手机销量,并且头5年时间里面销量复合增速近150%,实现销量过亿。尽管销量最高达到2.3亿部 ,市场份额16%,但在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过半。

12.jpg

数据来源:Apple Annual Report

iPhone均价远高于Nokia

13.jpg

数据来源:Apple & Nokia Annual Report

Tesla如果Model 3今年能够做到25万辆以上,那么从单款车的角度能够达到豪华车单款车销量水平,但距离经济型单车170+的销量仍有差距

11.jpg

单位:千辆。数据来源:carsalebase


iPhone为什么可以迅速实现碾压和颠覆?

简单来说,主要有几点:

1,产品具有颠覆性,使得消费者愿意且能够付溢价,硬件结合软件&服务,生态粘性强

2,手机更新周期快,1-2年换机,并且iPhone定价在500-1,800美金不等,消费者购买决策相对汽车动辄几万美金来说容易很多

3,充分利用第三方销售网络,绝大部分iPhone借助运营商销售,其次是授权经销商和自建门店,服务支持也是依靠第三方为主,可以迅速覆盖主要市场

 

那么,Tesla为什么卖不好

1,首先,产品实现颠覆性还需要时间

Tesla的颠覆性要体现在汽车的智能化,完全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点还需要时间,在此之前,Tesla还是众多汽车品牌当中的一家,还做不到the one(唯一的那一家),导致不少消费者买车依然很看中外观内饰等其他因素,其中有些Tesla不是那么擅长

Tesla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全自动驾驶,自研芯片+深度学习算法+海量数据,剩下的就是时间——反复训练+快速迭代。垂直一体化带来的快速迭代优势,以及目前在数据层面的碾压,都使其大幅领先

 

14.png

截至20194月,Tesla累计交付近60万辆,其中带有辅助驾驶(下称AP)硬件的比例达到92%,并且使用第2AP硬件的远超过第1

15.png

数据来源:https://hcai.mit.edu/tesla-autopilot-miles/

 

目前Tesla基于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已达到13.6亿英里,并呈现加速迹象。紧随其后的是Waymo,累计行驶里程仅30万英里。

 

16.png

数据来源:https://hcai.mit.edu/tesla-autopilot-miles/

 

2,其次,汽车相对手机是个耐用品,新车周期7-8年,单价高,手机最贵不超过2000美金,汽车则动辄几万,消费者购买决策更加慎重

 

3,再次,价格下探还不够

价格带在3.5-7.5万美金情况下,市场容量仅1年不到200万辆的市场容量,如果能够下探到3万美金以下,市场容量是1,000万辆。

今年全球都在砍补贴,Tesla面对成本下降和补贴下降赛跑的问题。要销量还是要利润?2月底Tesla推出3.5万美金的标准续航版,扣完补贴价格在不到3.2万美金,一度让大家以为Tesla还是重销量,但后来标准版在网上下架,说明还是优先选择了保利润,先尽量多卖价格更贵的长续航版本。当然下半年依然有重新推标准版的可能

 

其实,Tesla已经通过降价消化了补贴退坡的影响,考虑AP后,价格比去年补贴退坡前更低了,但要吃到经济型轿车这块市场还需要进一步价格下探

17.jpg

数据来源:Tesla 官网

 

4,最后,什么都自己做,又要同时控制资本开支,导致市场覆盖严重不足

Tesla从研发到制造,到销售、建充电桩和服务,都是自己做,一方面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会分散精力(从头到尾自己做现阶段合乎逻辑,暂不展开)。并且Musk一直想要证明Tesla不依靠外部融资,而是靠自身现金流支撑发展,使得去年以来控制资本投入,导致销售网络严重不足(一度还想要关闭门店转移到线上销售),这一情况和Apple当年依靠富士康代工生产,借助运营商网络、授权经销商销售,第三方服务支持有很大不同。

 

Tesla门店数还不如MINI

18.jpg

数据来源:BMW Groupautonew.com

去年以来放缓开店,今年1季度净关店1

19.jpg

数据来源:Tesla Annual & Quarter Report

 

总结一下,产品竞争力没有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 Tesla目前看上去销量较上季度下滑,貌似销量不好,实际上目前价格带下&对应车型达到的市场份额美国已经达到20+%,并且在美国加州、挪威实现了碾压——市场份额过半

  • 产品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目前暂时还没有实现颠覆性

  • 汽车作为耐用品,7-8年产品更新周期,单价高,消费者决策谨慎,导致难以像iPhone一样快速普及

  • 价格还需要下探,但今年成本下降和补贴下降赛跑,影响了价格下探

  • Tesla的垂直一体化比Apple要重,由于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网络到服务支持、充电网络都是自建,影响了市场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上海汐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